冷凝器水垢清洗與空調水處理問題-武漢空氣能
2024-10-28
來自:
武漢金恩機電工程有限公司
瀏覽次數:43
中央空調經過長期時間循環運行后,空調冷凍水、冷卻水系統、制冷主機及風機散熱牌不可避免的出現更為嚴重的積物的附著(也就是在系統表面結垢)、微生物的大量滋生粘泥和設備腐蝕等問題。
沒有裝水處理設備會引起管道堵塞、結垢、滋生生物粘泥、軟垢、腐蝕等問題,必需安裝水處理設備才能有的對空調水進行殺菌滅藻、除垢、防腐蝕處理。因此推薦以下處理辦法,防止系統壁結垢、生長粘泥軟垢、快速腐蝕等事故的發生。
硬垢形成原因:冷卻水中富含碳酸氫鈣等不穩定鹽類,在換熱管壁受熱分解,即轉變為碳酸鈣等致密硬垢,規則沉積在換熱管壁、冷卻塔填料及系統管網等處。
硬控制: 向循環水中投加少量的,適應系統水質的阻垢分散劑,即能使硬垢沉積問題得到解決。水處理劑根據系統補充水質及生產裝置工藝特點,通過實驗室模擬系統試驗,篩選出適合阻垢緩蝕劑配方,并提供及時專業的技術服務,能使硬垢沉積問題得到很好解決。具有優異的阻垢分性能。
粘泥軟垢形成原因:產粘液微生物代謝、懸浮物、定的水流速度、換熱管壁粗糙度,四個條件形成粘泥軟垢。后面兩個條件是系統客觀存在,解決辦法只能從微生物和懸浮物著手解決。
微生物控制:篩選適合的殺菌滅藻劑,投入適當的水處理殺菌費用,使循環水中微生物含量控制規定范圍內,將微生物代謝粘液保持允許范圍,防止粘泥軟垢的形成。
懸浮物控制: 增設旁流過濾系統(系統濃縮倍率高/懸浮物高時輔助使用),濾除循環水中懸浮物,控制在規定范圍內,避免懸浮物與微生物黏液相互作用,在系統內累積而沉積換熱管內,形成軟垢,阻止傳熱,同時形成電化學腐蝕。
腐蝕形成原因:腐蝕是指通過化學或電化學反應使金屬被消耗破壞的現象。冷卻水中的溶解氧與設備接觸形成腐蝕電池,發生如下反應,促使金屬不斷溶解而被腐蝕。
腐蝕控制:向循環水中投加較低量,適應系統水質的復合緩蝕劑,即能使設備腐蝕控制在標準規定范圍。對于碳鋼不銹鋼系統,選阻垢緩蝕劑配方時,即已復配入配方中,能解決設備腐蝕問題,如果系統中有銅設備,則應另添加緩蝕劑。
制冷機組很多采用水冷式的,水冷冷凝器內部管壁很容易結水垢,這些水垢會影響換熱效果,導致機組的冷凝溫度升高,進而導致制冷量降低、機組電耗增加。
水冷冷凝器應該經常進行水垢清除,至少半年一次,清除水垢的方法很多,我們針對水冷式壓縮冷凝機組的冷凝器,介紹兩種的方法:化學清洗、物理清洗。
一、檢查結垢情況
冷凝器結垢通常有下面幾種表現:
1、 可以將清洗液以定比例加入冷卻水系統中,開啟冷卻泵循環12~24小時,清洗液不斷循環,沉積物層不斷受到清洗液的化學作用和沖刷作用而溶解和脫落。不過這種方法需要大量清洗藥水,成本高。
2、 對單臺冷凝器清洗,可以在清洗貯液槽與冷凝器之間接上循環泵和管道,形成一個閉合回路,使清洗液不斷循環,12~24小時,使沉積物溶解、脫落。
3、 采用浸泡式。將清洗液按定比例兌好,加入冷凝器中靜置,5~10小時,使沉積物軟化、溶解,排掉清洗液,用清水沖刷。
水冷冷凝器結垢,看不到紫銅管本來的顏色了,結垢已經很嚴重了,需及時進行清洗處理。
水垢的主要形成原因是:冷卻水中的鈣、鎂離子在受熱時以鹽的形式結晶析出并凝結在銅管內壁;系統管路的金屬氧化產物;菌藻滋生的黏泥等等。
二、化學清洗法
使用清洗液進行清洗,先用酸溶液進行清洗,然后用堿溶液中和清洗,后用清水沖洗,將酸、堿溶液沖干凈。
1.可以將清洗液以定比例加入冷卻水系統中,開啟冷卻泵循環12~24小時,清洗液不斷循環,沉積物層不斷受到清洗液的化學作用和沖刷作用而溶解和脫落。不過這種方法需要大量清洗藥水,成本高。
2. 對單臺冷凝器清洗,可以在清洗貯液槽與冷凝器之間接上循環泵和管道,形成一個閉合回路,使清洗液不斷循環,12~24小時,使沉積物溶解、脫落。
3. 采用浸泡式。將清洗液按定比例兌好,加入冷凝器中靜置,5~10小時,使沉積物軟化、溶解,排掉清洗液,用清水沖刷。
化學清洗的優點:除垢底;省人工。
化學清洗的缺點:可能對冷凝器銅管造成腐蝕;清洗后的廢液排放問題;藥劑成本較高。化學清洗時定要注意溶液比例以及循環、浸泡時間,防止冷凝器被腐蝕。
三、物理清洗法
物理清洗法是采用軟軸毛刷清洗。軟軸是靠清洗機的電機帶動轉動的,軟軸前方有一根尼龍毛刷,使用時將軟軸及毛刷伸入冷凝器銅管內,通過高速旋轉前進的毛刷來清除銅管內的污垢,后用清水沖洗。
清洗機
物理清洗的優點:省去化學清洗所需的藥劑的費用;避免了化學清洗后廢液排放或處理問題;不易引起冷凝器銅管的腐蝕。
物理清洗的缺點:對于粘結性強的硬垢和腐蝕產物,物理清洗的效果不佳;清洗操作比較費工。
清洗前和清洗后的對比圖
四、綜述
對于粘結物過硬的情況,建議采用化學清洗與物理清洗結合的方式。先用清洗液浸泡冷凝器,待粘結物軟化后,采用物理清洗方法除垢,后用清水沖洗。